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考

[摘要]习近平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入思考了人类面临的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世界难题,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之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凝聚着习近平对当今世界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富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强调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路径,以国际安全为依托,以文明交流互鉴为纽带,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实践平台,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 全球治理体系 “一带一路”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直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绘制了宏伟蓝图。

一、对世界难题、时代之问的深刻解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早是作为一个倡议、一种理念提出来的,后来逐渐丰富而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它源于习近平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顺应了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世界难题、时代之问。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难题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在论述国际局势时,他用得最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重大判断,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纷繁复杂、变乱交织,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叠加碰撞,其发展变化之快、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国际体系、全球秩序、国家关系深刻演变,政治局势、经济版图、地区安全深刻调整,利益格局、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大变局既催生新的机遇,也带来了风险挑战。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分析和探讨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和世界难题,概括起来就是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关于和平赤字。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空前活跃,方兴未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快速崛起,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十分重要的力量,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总体上看,和平的力量持续壮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愈加强劲。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仍然猖獗,不少国家民众饱受战火摧残,难民危机持续蔓延,人类所处的安全环境仍然堪忧。科学判断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矛盾,是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前提。

关于信任赤字。各国国情、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利益诉求也多种多样。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日益加深,这为解决分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一些国家不是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以有效管控危机缓和紧张,而是动辄以霸凌行径相威胁、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致使弱肉强食的现象时有发生,热点问题和矛盾冲突不断激化,地缘博弈色彩明显加重,国际竞争摩擦呈上升之势。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在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增进理解、加强互信,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紧迫呼声和强烈要求。

关于发展赤字。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人类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科技进步曾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如今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小,新的增长点还在孕育之中。发达国家经济政策逆转,实行贸易和投资保护,全球贸易体系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空间不平衡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令人担忧,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关于治理赤字。过去数十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而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反映不了新格局。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国际金融危机后,一方面,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是另一方面,内顾倾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合作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等挑战十分突出,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反而受到冲击。总体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仍然长期存在,国际上围绕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仍然十分激烈,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创新完善全球治理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二)人类处在十字路口的时代之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使得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人类对未来既满怀信心又倍感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成为人类命运攸关的时代之问。“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

在这样一个关键当口,人类确实需要认真规划世界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勇立潮头还是迟疑徘徊?主动推动国际社会继续前进还是在挑战面前犹豫不定?携手开辟国际合作新局面还是各自渐行渐远?从大的方面看,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全球性挑战,这就将为人类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种是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就将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危机。

面对时代之问,必须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观察形势、认识形势,把握历史发展大趋势。习近平强调:“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39—540页。】这“四个既、四个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维,为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看准、看清、看透世界发展大势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面对时代之问,必须着眼全局,运用正确的大局观分析形势、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本质。习近平强调,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国际关系民主化不可阻挡;尽管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涌现,但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尽管文明优势、文明冲突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这“四个尽管、四个但”体现了强烈的辩证思维,避免我们在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的国际乱象中舍本逐末、迷失方向。

面对时代之问,必须把自己摆进去,运用正确的角色观掌握形势、驾驭形势,以世界眼光统筹谋划对外工作。世界各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国不可能离开世界而独自存在,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世界繁荣稳定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中国同世界的互联互动越来越紧密,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就是中国外交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强调,要“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同上书,第3页。】,“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8页。】。这“三个把、三个者”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体现了高超的策略方法和领导艺术,有助于我们妥善应对、化解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发展转型过渡期相互叠加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

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入思考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为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实现世界长久和平;必须“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以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以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以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依靠各国人民协商处理全球事务,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概括了习近平关于应对全球挑战的一系列理论思考和政策主张。“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416页。】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深邃的战略眼光直面人们心中的困惑迷茫,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给出了解决世界难题、回应时代之问的答案。

二、 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 中国主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立足现实更面向未来,凝聚着习近平对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

(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于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为贵”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高度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等理念世代相传,“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留下了许多“化干戈为玉帛”的动人故事。中华民族历来信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推崇“兼爱非攻”。“四海之内皆兄弟”“计利当计天下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没有留下侵略他国的记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孜孜以求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美好向往,彰显了“讲信修睦”“兼善天下”的品德,占据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有利于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国际形象。“天下大同”等美好社会理想,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文明所共同主张与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继承了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是对人类文明智慧的创新性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探索追求,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力从亚洲扩展到世界,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国际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际形势新变化通盘谋划,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力推动了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正